草原日记
- 中文名
- 草原日记
- 导演
- 林兵
- 编剧
- 宋志鹏林兵
- 国家地区
- 中国
目录
经过三个月的选拔培训,陆玲和沈虹终于踏上广袤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参加西部支教活动。望着车窗外飞驰而过的牧民、羊群和千年亘古不变的蓝天白云,陆玲在心里默默地对魂牵梦绕的大草原说,我来了……
“我来了……”是陆玲内心深处对呼巴尔的一种呼唤。和东北大学音乐系毕业的沈虹不一样的是,来自北京师范学院的陆玲对于内蒙古大草原有着一段永远不能释怀的内疚。这种内疚,缘于上大学时的同学呼巴尔。呼巴尔是师范大学的代培生,也是陆玲狂热的追求者。在父母的强烈反对下,陆玲违心地拒绝了呼巴尔一份挚热真诚深厚的爱。没想到,呼巴尔在得知草原小学没有老师,毅然放弃学业,回乡执教的路上在风暴中遭遇不幸。
如今来到只有三个蒙古包、一根旗杆的草原小学,面对草原小学的校长乌兰奶奶、呼巴尔的孪生弟弟巴特,陆玲多少有些不自然。陆玲以为乌兰奶奶和巴特不知道自己和呼巴尔的事,其实在见到陆玲的第一眼,乌兰奶奶和巴特就看出来了,面前这位陆玲就是呼巴尔在学校时爱过的女人。
草原的条件毕竟不能跟北京比。在住进乌兰奶奶精心准备的蒙古包的第一个晚上,陆玲和沈虹就被钻进蒙古包的羊羔吓得不轻。随后开始教学的日子里,陆玲和沈虹分别在两个蒙古包里给四个年级的十几个孩子上课。出乎陆玲和沈虹意料之外的是,草原上的牧民和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和对他们的爱,是那么的强烈,那么真挚。
教学和生活中的困难,陆玲因为心里怀着对呼巴尔的愧疚,总是积极主动地设法克服,教学态度也十分认真。沈虹就不一样了。沈虹来草原支教,更多的是迫不得已。在沈虹看来,在草原支教的这一年时间,只不过是镀镀金,迟早是要回去的。为此,对于生活和教学中的困难,沈虹总有一种没有说出口的抱怨。这种抱怨,最终在巴特对沈虹的粗暴态度中爆发。
巴特冲沈虹发脾气,是因为沈虹上完课后没有及时送还幻灯机,被孩子们摔坏。在沈虹看来,摔坏幻灯机不是她的责任,再说一个幻灯机也值不了多少钱。但沈虹不知道的是,被摔坏的幻灯机是哥哥呼巴尔在学校时省吃俭用买来的,它的身上凝聚着呼巴尔对草原教育事业无私的奉献,凝聚着呼巴尔对草原孩子们的一份爱。
乌兰奶奶的鞭打,陆玲获悉内情后的求情,让巴特最终向沈虹道歉。但就在此时,沈虹收到了旗教委刘主任从旗里转来的一封信,信的内容是沈虹被调到家乡的文化局,限期报到。沈虹原本就不想长呆,如今接到文化局限期报到的通知,沈虹狠不得一脚就跳回去。或许是上天对沈虹的故意惩罚,也或许是草原想让沈虹多留些日子。在办理准备回去的手续时,沈虹在强烈的水土不服中患上了“草原风”。
为了不让来到草原的客人留下永久的伤疤,乌兰奶奶亲自去采草药。沈虹的病是治好了,乌兰奶奶却在采草药的途中摔断了一条腿。等乌兰奶奶病愈出院时,沈虹也要走了。在孩子们童贞的泪水中,沈虹回去了。留下来的陆玲放弃了父母为其办理的出国留学的机会,选择在草原奉献一生。
一年后,沈虹辞去文化局的工作,重新回到了草原小学,继续担任草原孩子们的音乐老师;陆玲在父母的帮助下,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草原上建起一座新的希望小学。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