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最后的农场

天寒地冻,地广人稀,冬季降临冰岛边陲的荒野山村。四际无人,只有一个小农场孤零零地屹立在大自然的严寒之中,电话和收音机成为他们与外界唯一的联系。这个清晨,年事已高的农场主人Hrafn(Jón Sigurbjörnsson 饰)有条不紊地打理家中的一切。
中文名称
最后的农场
英文名称
The Last Farm
其它译名
Síðasti bærinn/I teleftaia farma
对白语言
冰岛语
制片地区
冰岛
制作成本
€67,000/estimated
开机日期
2003年11月
导演
鲁纳·鲁纳森
编剧
鲁纳·鲁纳森
类型
短片/剧情
主演
Ólafía Hrönn J/Jón Sigurbjörnsson
片长
17 min

目录

·

天寒地冻,地广人稀,冬季降临

Ólafía Hrönn J

Jón Sigurbjörnsson

Sigurður Skúlason

Kristjana Vagnsdot

职员表

·

导演Director

2004年 Nordisk Panorama(Nordic Short Film Award) 最佳影片 

2005年 Winterthur International Short Film Festival(Audience Award)

2005年 Tehran Short Film Festival(Spiritual Competition Award) 最佳影片 

2006年

·

制作公司

1.  Zik Zak Kvikmyndir [冰岛]  

发行公司

1.  Icelandic Film Center   (2004) (Iceland) (all media)

影片评价

·

家是一条船,在漂泊中有了亲爱。每个人都有生养父母,但是每个老人却未必有守在身边的子女。如今孤寡老人的话题渐渐热了起来,常陪陪老人也从一种责任变成了社会的一种美德。而奥斯卡最佳提名短片《最后的牧场》就是一部反映孤寡老人缺少儿女关心的电影。

影片一开始用空镜头拍了大海、天空,交代了故事的地点是荒无人烟的农场,渲染出了一种孤单的气氛。镜头外是发动机的声音,给这个原本安静的环境增加了“生气”。一辆红色的农场车旁有一位穿着灰色毛衣的老人,画面之中给人一中落寞的感觉。车子倾斜倒出木头让人不解其用途,而这是电影剧情的铺垫之一。镜头转换,仰拍老人在锯木头,显现出了老人的高大。之后又用远景镜头,拍摄下了在大山、自然农场之下的老人如何渺小。以此寓意老人在生活之中的高大,在世界之下的渺小,但老人是孤独的。

一个人在房子里煮东西吃、听天气预报。耳边响起了电话铃,老人也泰然自若的继续着早餐,没有去接。这让观众有些疑惑,但是接下来老人在窗下打电话的内容让大家了然,原来这是老人家从小的规矩。在通话中我们可以知道,第二天会让约恩给老人送东西,老人的家人要将老人们送往养老院。而老人却说“养老院不会因为漂亮的照片而变成好地方”,显然老人不想去,语气中也透着些无奈。电话中谈及了一直没有现身的“她”,老人说她很好、身体很棒、没有生病。老人要求与小孙女说话,而却因在和爸爸玩耍而没能实现。通话中老人说了两次周末后来,显然老人是有意图的,这也是为电影后面情节发展做了铺垫。简单的通话中展现了老人对于子女的无奈、期盼,同时也表现儿女对于老人的关心不够,不能把老人接到身边赡养而是送往养老院——那个老人们都不怎么爱去的地方。这也正中当下社会的现状,是现实中的一种写照。

镜头变化,天色渐渐沉下来,夜晚中只有一座孤单单的小房落寞的亮着灯。老人脱了毛衣准备睡去,这是我们看到床上躺着一位老奶奶,显然这种是电话中的“她”,老人的老伴。令人疑惑的是,这个“她”一动不动的躺着,像是死去了一样,对于老人躺上床的动作完全没有反应,让人不免猜想这个“她”已经死了。而此时老人的喘息声却很重。

第二天来临了,老人在农场扔着木头,喘着粗气很累的样子,而木头的用途在此我们仍不知道。老人在磨着一个木箱样子的东西,这时一辆红色汽车缓缓向农场驶来,老人有些慌忙的将它藏了起来,显然老人不想让来人知道这个箱子的存在。送东西来的约恩说这是最后一次送东西来,我们都知道老人就要去养老院了。约恩想要葛洛亚也就是老人的老伴为他一杯咖啡,而老人却说很久没有煮咖啡了,并且以葛洛亚正在睡午觉为借口拒绝了。老人请求约恩帮他周末寄一封信,约恩接过之后就离开了。老人打开手里的养老院的手册,沉默着。我想此时老人心中一定充满了无奈和苦涩。

接下来老人挖着坑,站在坑里老人痛苦的喘着气,而这个坑的用途却还是一个谜。镜头切换,子女正开着车正向农场驶去。车中老人的女儿觉得老人会因为有人帮他把行李搬到养老院而会觉得高兴,并且打电话要告诉老人他们的到来,怕妈妈因为他们不期而至的到来而生气。其实哪个父母会因为儿女不期而至的到来而生气呢?镜头再次转换,老人穿着西装站在镜子前打扮的干净利落,望着镜子里的自己他却慢下了动作。我们揣测着老人心中的情绪,只觉得苦涩。老人来到了躺着老伴的木箱前,为老伴抹着口红,留恋的抹着老伴的脸,耳边响着电话声也不去理睬。这也让我们明白,原来我们的猜测并没有错,那个“她”早已死去了。

老人用木棍把木棺滚了下去,这也让我们此时明白了木棍的用途。但我们知道之后却觉得有些悲伤的意味。老人用绳子慢慢将木棺放进坑里,此处也让我们明白了挖坑的用途,我们不免为之叹息。老人站在辽阔的天地之下,用摇镜头环视了一周,就像是老人最后留恋的视线在旋转。儿女开来的车越来越近了,而镜头从坑中仰拍着老人,老人一脸的无奈却在此时显得高大。老人和木棺同躺在坑里,手里的绳子一拉,农场车如影片开始时那样的倾斜着,而车上的土却也倒了下来,掩埋了两位老人。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一个关于暮年之爱的故事,生同寝,死同穴。但是我却觉得这就是一部反应孤寡老人缺少关心的电影。你看,老人子女的车子不是刚好在泥土倒完之后才来吗?这就是遗憾,就是不懂得关心老人的最大遗憾。

要知道,老人在迟暮之年需要的不是金钱,不是什么外表神气的养老院,是一个不需要多大但是却有子女陪在身旁的家。我想老人是在周末死去的吧,不然怎么让儿女周末之后再来,而那封周末寄出的信呢?我想信中的内容一定能让他的子女,遗憾终生。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再生缘    下一篇 一年到头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