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MD-80

麦道MD-80系列及麦道MD-90,原先称作DC-9-80,是根据道格拉斯DC-9改良而成的一款双引擎商业飞机,载客量介于130与172之间。麦道MD-80于1980年10月10日由瑞士航空率先投入运营,型号包括MD-81,MD-82,MD-83,MD-87和MD-88,除较短的MD-87外,其余型号的机身长度都相同。之后麦道于1989年推出改进版的麦道MD-90系列,于1995年推出麦道MD-95(后来更名为波音717)。2006年5月23日当最后两架波音717交货至美国中西航空和穿越航空后,此系列飞机随之结束生产
名称
MD-80
类型
民航机
设计者
麦道
生产公司
波音
首次飞行
停产,服役中
主要用户
美-80国航空(MD353)、达美航(MD-80120、MD-9016)、意大利航空(MD-8075)、北欧航空(MD-8047)、长荣航空(MD-90:3)
生产年份
MD-80系列1979-1999、MD-901993-2000
生产数量
MD-80系列1,191、MD-90117
单位造价
4150-4850万美元
衍生机型
波音717、ARJ21设计与发展

目录

背景

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于1960年代开发出DC-9,用于短程商业航空市场。与DC-8不同的是,DC-9使用T型尾翼及机身后部双引擎的全新设计,每排5个座位,载客量视不同型号与不同座位布局而定,一般在80与135之间。

MD-80系列是DC-9型的第二代,原先称作DC-9-80或是DC-9Super 80。该型号于1980年投入运营,后来发展成于1995年投入服务的MD-90型。MD-80系列的最后一个成员是MD-95,在1997年麦道被波音收购之后改为波音717-200。中国最新的支线飞机ARJ-21亦使用了MD-80/90的机身模具。

DC-9系列是全球最成功的喷气式飞机之一,以逾2400架的产量位居第三,仅次于产量超过4000架的空中客车A320系列及超过7000架的波音737

MD-80系列
1981年瑞士航空的MD-811981年瑞士航空的MD-81

麦道MD-80系列在1980年推出,基于道格拉斯DC-9的设计,相比DC-9-50加长了机身,增大了最大起飞重量与油箱容量,于机身后方两旁装上普惠JT8D涡轮引擎,小型但是高效的机翼及T型尾翼。麦道MD-80系列比道格拉斯DC-9拥有更长的机身,可载更多燃料及载重量,专为接载140-170名乘客提供短途及频繁的旅途而设计。

MD-80系列的开发于于1970年代启动,早期曾提出DC-9-55,DC-9-50加长型(Super Stretch)与DC-9-60等型号。1977年8月,麦道决定开发DC-9-55。由于该机型计划于1980年投入运营,该设计被命名为DC-9-80系列。瑞士航空于1977年订购了十五架MD-80,并有另外五架的选购权。

DC-9-80的机身比DC-9-50长14 ft 3 in(4.34 m),机翼也比DC-9大28%。第一架DC-9-80系列飞机于1979年10月19日首飞。

该型客机于1980年投入运营,最初认证为DC-9系列,但在1983年7月改为MD-80。该系列包括MD-81/82/83及缩短机身的MD-87,然而它们的认证是DC-9-81/82等。仅MD-88和后来的MD-90正式认证为麦道系列。

MD-80在驾驶舱、航空电子以及空气动力学方面都做出了改进,引擎也改用效率更高的JT8D-200系列,机身长度及航程也在早期DC-9的基础上有所加长。美国航空达美航空目前仍然大量使用MD-80系列。与MD-80系列竞争的客机包括波音737-400空中客车A320

2012年9月,MD-80的货机版本出现,该型号由退出运营的MD-80客机改装而来。

试飞及认证
1992年斯堪航空的MD-831992年斯堪航空的MD-83

第一架MD-80(DC-9生产线编号909)于1979年10月19日首飞。次年8月25日,MD-80系列的第一个型号MD-81通过了FAA的型号认证,MD-80系列的试飞于同日完成。三架MD-80参与了试飞,它们试飞期间的累计飞行时间达到1085小时。1980年9月13日,第一架投入商业运营的MD-81交付给瑞士航空

型号认证问题

由于MD-80并非实际上的全新机型,该型号仍然被FAA认证为DC-9系列,只是在原有的DC-9型号认证上做出了修改。1980年8月26日,FAA对DC-9型号认证做出了第一次修改,新推出的MD-81被认证为DC-9-81,此后的MD-80系列都将在修改后的DC-9型号认证下认证。然而在1983年,麦道决定将DC-9-80更名为MD-80,并且请求FAA再次修改型号认证。1986年3月10日,型号认证得到修改,但MD-8x系列的名称必须附在官方名称DC-9-8x之后,如DC-9-81(MD-81)。此后,在长滩工厂生产的MD-80系列飞机铭牌上也开始标注MD-81、MD-82或MD-83。

1985年2月14日,麦道申请了DC-9-87(MD-87)型的认证,并于1987年10月21日获批,但没有一架MD-87的铭牌上标有DC-9-87字样。麦道于1987年推出MD-88时,MD-80系列的型号认证再次被修改,也因此MD-88并未被认证为DC-9-88,而是以MD-88这一型号于1987年12月8日获得认证。然而在FAA的在线飞机数据库中出现了并未正式使用的DC-9-88型号。

生产
维京航空一架MD-83的驾驶舱维京航空一架MD-83的驾驶舱

MD-80与早期DC-9在同一生产线上生产,生产线编号也紧随早期DC-9之后。976架DC-9与108架MD-80交付后,麦道停止了DC-9的生产。因此,麦道在第1085架DC-9/MD-80于1982年12月交付给委内瑞拉国际航空(英语:Viasa)后生产的DC-9都是MD-80系列。

1991年,MD-80的产量一度上升至每月12架,当年有140架MD-80交付。但由于航空运输的萎缩以及MD-90较为冷淡的市场反应,MD-80的产量减少,1992年交付了84架,1993年更只有42架交付使用。[4]MD-80的生产于1999年终止。

在中国的生产

装有桨扇发动机的MD-81试验机装有桨扇发动机的MD-81试验机

1985年3月31日,上海航空工业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签订合作生产麦道-82的协议。上海航空工业公司共来料组装了35架麦道-82飞机。

1992年,上飞公司与麦道签订合作生产40架麦道-90飞机的合同。但中美双方对合同理解不同,有8400多项零件中方认为应由美方提供,但美方认为合同中没有列出的零件都应该由中方自己制造,上飞组装生产的麦道-90飞机比直接进口美国原装飞机贵1000万美元,中国民航不同意购买。后来每架飞机由中央财政补贴800万美元,才卖给了中国民航。1994年中美签订修改协议,购买20架份原材料、配套设备。按合同1998年应交付第一批4架麦道-90,但上飞的生产进度一再推迟,资金计划一再突破。1998年6月经评估放弃了麦道90项目,“同步停产”,最终麦道-90只生产了2架。这2架飞机曾隶属于中国北方航空,之后随着该公司的13架MD-90机队一同转到中国南方航空旗下。上飞公司在麦道项目上投入的几十亿变成了无法转化为生产效益的“呆账”。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640所)为了维持生计,为上海汽车制造公司搞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结果研究人员大量跳槽上汽旗下。

衍生机型

MD-90是MD-80系列的衍生型号,机身比MD-88长1.5米,使用玻璃座舱以及V2500引擎。MD-90计划启动于1989年,1993年首飞,1995年投入商业运营。

此外,MD-80还有一些未生产的计划型号,如计划使用桨扇发动机的MD-94X。在麦道提出MD-94X前,一架MD-81被用作桨扇发动机(如通用电气GE36)的测试机。

MD-95为替代老旧的早期DC-9而产生,比DC-9-30略长,改用劳斯莱斯BR715发动机。1997年麦道与波音合并之后,MD-95更名为波音717

运营史

日本航空的MD-90,现已全数退出日航机队日本航空的MD-90,现已全数退出日航机队

MD-80系列的用户遍及全世界,主要用户包括阿根廷航空墨西哥国际航空意大利航空美国航空哥伦比亚航空中国东方航空达美航空西班牙国家航空日本佳速航空北欧航空等。

由于使用老旧的JT8D引擎,MD-80相比A320和较新的波音737而言油耗较大,飞行中每小时消耗4000升航空燃料,而比MD-80更大的波音737-800每小时飞行只耗油3200升。因此,很多航空公司在2000年代开始将MD-80除役。美国航空计划淘汰至少20架MD-80,并加速引进波音737-800。中西航空也在2008年7月14日宣布在2008年秋季淘汰其全部12架MD-80。中国南方航空也在2008年将其所有MD-82除役,并用空客A320系列替换。

此外,因维修成本等原因,MD-90也陆续被一些航空公司弃用。2000年代后期,北欧航空中国东方航空中国南方航空日本航空等航空公司先后将MD-90出售或退租。

技术数据

外形尺寸
长荣航空一架准备出发的MD-90-客机长荣航空一架准备出发的MD-90-客机

翼展:32.8米

机长:45.06米(除MD-87)

MD-87:39.75米

机身长:41.30米(除MD-87)

MD-87:36.30米

机高9.04米(除MD-87)

MD-87:9.30米

机翼面积:118米2

内部尺寸

客舱长度:30.78米

最大宽度:3.07米

最大高度:2.06米

容积:191.9米3

座位数:MD-81 MD-82/-88 MD-83 :172; MD-87 :139 172

货舱容积:MD-81/82:35.48米3; MD-83:29.10米3

重量及载荷

使用空重

MD-81:35571千克

MD-82:35629千克

MD-83:36543千克

MD-87:33183千克

燃油重量

MD-81、MD-82、MD-87(标准燃油量):17748千克

MD-83、MD-87(带辅助油箱):21273千克

最大有效载荷

MD-81:17952千克

MD-82:19709千克

MD-83:18795千克

MD-87:17619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MD-81、MD-87:63503千克

MD-82、MD-88:67812千克

MD-83:72575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925海里/小时

最大巡航速度:M0.80

正常巡航速度:M0.76

起飞场地长度:

MD-82:2271米

MD-83:2553米

MD-87:1859米

着陆场地长度:

MD-82:1500米

MD-83:2585米

MD-87:1430米

航程:

MD-81:2896海里

MD-82:3798海里

MD-83:4635海里

MD-87:4395海里

空难

•1981年12月1日,一架MD-81在执行亚德里亚航空1308号班机时因空管指挥失误及机师失误在科西嘉岛撞山坠毁,机上180人全部遇难。

•1987年8月16日,西北航空一架MD-82执行NW255号班机,起飞时由于机员疏忽而未展开襟翼,坠毁于跑道前方,机上人员除一名4岁女孩外全数死亡。

•1991年12月27日,北欧航空751号班机由编号为OY-KHO的MD-81执行,由斯德哥尔摩起飞时机翼未除尽的冰被吸入引擎,致使引擎停转,飞机坠毁于瑞典Gottr�0�2ra森林中并断成三截,92人受伤。

•1993年10月26日,中国东方航空5398号班机,一架MD-82(编号B-2103)在暴风雨中降落福州义序机场时冲出跑道,2人死亡。

•1993年11月13日,中国北方航空6901号班机(MD-82,编号B-2141)在乌鲁木齐降落时因飞行员盲目下降且无视GPWS警告而坠毁,12人死亡。

•1999年6月1日,美国航空1420号班机(MD-82,编号N215AA)降落在小石城时因飞行员失误冲出跑道,断成三截,11人死亡。

•2000年1月31日,一架MD-83执行阿拉斯加航空261号班机,因升降舵螺杆维修失当而发生故障,坠入太平洋,机上88人全部遇难。

•2001年10月8日,北欧航空的一架MD-87(SE-DMA)执行SK686航班,在米兰连尼治机场起飞时与一架塞斯纳小型飞机相撞,造成两机及地面共118人遇难。

•2002年5月7日,中国北方航空6136号班机的MD-82(B-2138),当天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飞往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在向周水子机场进近的过程中失控坠毁在大连港外侧海面,机上103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2004年11月30日,印尼狮子航空538号班机(MD-82,编号为PK-LMN)在梭罗国际机场降落时冲出跑道,25人死亡,142人受伤。

•2005年8月16日,一架MD-82(注册编号HK-4374X)执行西加勒比海航空708号班机,因机师失误坠毁于委内瑞拉,机上160人全部死亡。

•2007年9月16日,One-Two-GO航空OG269号班机布吉国际机场降落时冲出跑道撞树后爆炸起火,机上130人中有89人死亡。
•2008年8月20日,西班牙航空5022号班机(编号为EC-HFP的MD-82)从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起飞时冲出跑道,致使154人死亡,18人受伤。

•2012年6月3日,尼日利亚丹那航空992班机尼日利亚最大城市拉各斯机场附近坠毁,撞上一栋两层楼房。机上147名乘客(包括6名中国人)和6名机组成员全部遇难,被撞的建筑物内至少有40人死亡。

•2014年7月24日,阿尔及利亚航空AH5017航班麦道MD-83)在起飞50分钟后坠毁于马里共和国通布图区戈西镇,而该客机载116人(包含110名乘客,2名飞行员,4名乘务人员)全数罹难。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两个女人    下一篇 在敌之手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